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阳学院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现场回顾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简介
  贵州理工学院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应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于2011年7月启动创建,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筹建,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原贵州工学院、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4月起,正式获批留学生招收资格。2017年1月,获批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8月,作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贵阳,拥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的蔡家关,占地866.7亩,学习生活环境优雅,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新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占地约1800亩,第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师5人;正高职称59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9人),副高职称257人;博士208人,硕士431人。
  学校本着“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知行至善、厚积薄发”的校训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保障质量、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置15个学院,3个基础教学部门,24个本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869人,在校留学生117人。拥有多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培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创新创业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批为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等;并按照“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思路,重点打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利用”“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3大优势特色学科群。“资源勘查工程”获批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了“航空新材料与焊接技术”和“果酒酿造工程技术”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获批了“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团队”“隐伏矿床勘测团队”等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被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批准为省级人才基地。
  学校获批成立了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健康智造众创空间”和贵州省“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了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高质量建设了“高密度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两大公共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被列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面向未来,贵州理工学院立足贵州省发展主基调、主战略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新期待,继续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办学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人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治校,以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努力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毕业生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生:213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DSP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送变电工程公司等企业和相关设计院所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能源装置运行与控制方向)(毕业生:94人)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发电厂运行与控制,了解新型能源利用与开发,掌握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电能装置的设计与调试技术,能从事发电厂运行与管理,电能装置开发与应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DSP应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新能源装置与控制、热力发电厂、汽轮机原理、电气设备及系统等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系统、发电厂、电力电子设备等单位和相关设计院所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供配电技术方向)(毕业生:96人)
  培养目标:培养了解电力系统发、输、配电的全过程,掌握工厂企业、民用建筑供配电技术,能从事工厂企业供配电设计、运行控制和管理,以及城市小区供配电网络、智能建筑配电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设备及系统、电气控制及PLC原理、过程控制及仪表等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系统、各类工厂企业和相关设计院所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网络工程方向)(毕业生:89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具备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以及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实现与维护,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网络编程技术、路由与交换、Linux系统与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WEB应用技术、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挖掘、智能手机开发、嵌入式系统基础等。

  就业方向:可在IT企业、通信公司、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网络维护、网络设计、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向)(毕业生:92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电磁场、自动控制理论、移动通信、铁路信号基础、车站信号控制、区间信号控制、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编组站自动化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有铁路各路局、城市地铁公司、各地方铁路公司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设计与设备维护等工作,以及在工业自动化与控制、交通信息工程、信息类产业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毕业生:159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受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建筑制图、测量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及基础工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与管理、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大跨结构、结构抗震、深基础及山区地基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建筑系统所属单位、建筑设计部门、施工工程局、市政工程局、房屋开发公司,以及各单位基本建设部门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10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制图、运算、实验、检测、测绘、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必要的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勘测、规划等专业知识,具有工程经济观点,学生毕业后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工作,如: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测量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水工钢结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水利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可在水利及电力设计院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和设计,可在水利水电建设工地从事技术研究与管理、质量控制等技术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生:157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试技术、液气压传动与控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现代切削技术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现代加工设备、数控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类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以及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设计部门和研究部门等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传动与控制方向)(毕业生:98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液压系统及其元件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程机械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试技术、工程机械构造、工程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液压元件、液力传动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各种液压装置及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和液气压元件生产企业、相关机械制造企业、相关科研单位,从事设计、制造、产品研发、设备管理等相关专业和管理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方向)(毕业生:49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实施,并具备职业教育知识,能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教育等方面工作的职业师资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形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流体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数控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既可到各类机械制造、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设计部门和研究部门等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相关专业和管理工作,又可到大专院校从事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方向)(毕业生:98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材料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材料分析技术。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冶金、化工、能源、电子、交通、建筑、军工、轻纺等企业从事材料制造、材料工程应用、材料检测、材料表面工程、先进材料、材料加工等方面技术工作和生产管理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焊接技术方向)(毕业生:99人)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材料科学、电工和电子学、机械、力学和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等诸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焊接科学基础、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质量检测与评价。
  就业方向:1.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电力电器等领域从事焊接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等;2.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科技开发与管理;3.从事材料成型与控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等工作;4.石油、化工、锅炉、压力容器、航空航天、电子通讯、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的研究机构或大型国营企业、外资与合资企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业。

 
贵州人才信息网